法院讯(艾斯玛)田间地头皆是普法课堂,牛羊鸣叫犹如法治回响。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合法经营,增强市场信心。近日,巴楚县人民法院法官走进某湖羊养殖场,贴心为湖羊产业链送上“法治宣传大礼包”,零距离普法护航特色产业发展。

近年来,源自江南水乡的湖羊因其繁殖力强、生长快、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。在巴楚县特殊的盐碱地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适应性,并产生令人惊喜的品质提升,因此在当地得到大规模推广养殖。目前该养殖场存栏量达2500只,这些湖羊在巴楚饲养两三个月后,因食用当地饲草和饮水,肉质显著改善,变得格外鲜美可口,在市场上供不应求。然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,也带来了相应的法律风险。
活动现场,法官以案释法、以例明责,围绕湖羊交易全流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点,为养殖户系统梳理了法律防范要点。从合同签订开始,法官提醒养殖户要明确约定湖羊品种、数量、价格及交付时间,特别要突出“盐碱地特殊饲养环境所提质肉”等独特品质条款,避免日后发生争议。在检验检疫方面,法官强调必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,确保每只出栏湖羊都具有合法检疫合格证明,杜绝无证交易带来的法律风险。

针对交易款项支付,法官建议养殖户尽量采用银行转账等可留痕的支付方式,并备注交易信息,避免现金交易导致的举证困难。若发生违约或质量问题,要及时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现场影像等证据,通过法律途径理性维权,切勿采取私下冲突等不理智行为。
法官还特别提醒,随着巴楚盐碱地湖羊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,要警惕假冒品牌、恶意违约、伪造检疫证明等违法行为,增强法律意识,筑牢风险防范屏障。
此次普法活动深入产业细节,用专业法律知识为特色农业发展保驾护航,受到了养殖户的高度评价。下一步,巴楚县人民法院将从县域实际出发,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,让民法典融入百姓生活,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,助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。
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:亓淦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