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院讯(谢连群 孙婷)“法院的先行调解,又快又省事,还不用拿诉讼费,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呀!” 近日,集安市人民法院通过先行调解,为集安市榆林镇某村20余名农民工追回4万余元劳动报酬,用高效司法服务解了群众的急难愁盼。大家领到工资后,难掩脸上的喜悦,连连向调解员致谢。

2025年5月,榆林镇某村民组组长孙某甲到集安法院立案庭,为村里20余名农民工咨询“讨薪”相关事宜。据了解孙某乙在该村新建五味子生产基地,因该村地处偏僻,招工困难,期间正值五味子种植的关键农时,孙某乙向孙某甲求助,孙某甲组织村里20余人助基地渡过了农时难关,但孙某乙迟迟未支付劳动报酬。
立案庭了解到被拖欠工资的20余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,立即开启农民工维权“绿色通道”。为减少当事人的诉累,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启动先行调解程序,调解员及时与孙某乙联系,首先向其阐明“及时支付劳动报酬是法定义务”的法理,又向其讲述“留守老人在最需要时伸出援手”的情理。经过不断努力,孙某乙当即转账3万元用于支付工资,余款1万余元近期也支付完毕。
这场纠纷的圆满化解,不仅让农民工拿到了血汗钱,更彰显了法院司法为民的宗旨。先行调解既是矛盾化解的“快车道”,更是司法为民的“暖心桥”。集安法院将进一步做好“先行调解”+“督促履行”解纷模式,真正做到“案结事了”,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:亓淦玉 |